研究警告说,粮食系统的排放将推动全球超过1.5摄氏度的全球变暖上限
2023年3月8日——粮食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评估其未来的变暖影响对于指导气候减缓行动至关重要。新的研究显示,仅食品系统的排放就将使全球气温上升超过1.5摄氏度,这突出表明有必要进一步解决乳制品和肉类等高甲烷食品的消费和生产问题。
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同行评议研究,到2100年,全球食品消费可能会使全球变暖增加近1摄氏度。
主要研究结果显示,75%的变暖是由肉类、奶制品和大米等甲烷含量高的食物引起的。
然而,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同时改进生产实践、普遍采用健康饮食以及减少消费者和零售层面的食物浪费,可以避免55%以上的预期变暖。
这种变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肉类、奶制品和大米等甲烷含量高的食物引起的。同样,随着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危机继续对消费者造成影响,a反浪费非政府组织WRAP最近的报告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家里点餐时,份量过大会让消费者担心食物浪费、可持续性和成本。
食品供应链
食物既是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全球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CH4)排放量的近一半、一氧化二氮(N2O)排放量的三分之二和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3%来自农业部门。
二氧化碳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从种植机械和产品运输的能源消耗中排放出来。
先前的研究表明,食品生产对环境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肉类和奶制品。尽管如此,发表在自然提供他们的排放可能导致的温度上升的估计。
然而,这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因为该研究假设动物产品的消费量在未来将保持不变,但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70%。
动物产品和大米受到攻击
甲烷主要来自动物产品和水稻生产,通过肠道发酵、粪便管理和水稻甲烷生成。一氧化二氮的吸热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0多倍,持续约一个世纪,通过使用合成肥料、种植固氮作物和牧场反刍动物排泄而排放。
哥伦比亚大学领导这项研究的凯瑟琳·伊万诺维奇说:“甲烷在推动与粮食系统相关的变暖方面发挥了真正的主导作用。”“维持我们今天的模式与保持1.5摄氏度的温度阈值不一致。这使得减少排放变得非常紧迫,尤其是来自高甲烷食物类的排放。”
“我们必须把维持全球人口的目标与气候安全的未来保持一致。”
应对饮食消费模式
在分析中,研究人员使用一个简化的气候模型估计了在整个21世纪维持当前全球饮食消费模式对未来变暖的影响。在广泛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他们详细列出了当前食品消费中单个温室气体排放的清单。
然后,研究人员根据五种人口预测来衡量年排放量,并使用温室气体诱导气候变化评估的降低复杂性模型(MAGICC)来模拟这些排放对地表空气温度变化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每种食物的排放量分为12类:谷物、大米、水果、蔬菜、反刍肉、非反刍肉、海鲜、乳制品、鸡蛋、油、饮料和其他。
他们发现,到2030年和未来77年,乳制品和肉类的消费将对全球变暖的一半以上负责。甲烷主要来自动物产品和大米的生产。
在其他食物类别中,大米对世纪末变暖的贡献很大(19%)。相比之下,蔬菜、谷物、海鲜、油、饮料、鸡蛋、水果和所有其他未分类的食品各占5%或更少。
然而,他们指出,肉类、大米和奶制品在这些指标衡量的食品消费对气候的总体影响中的主导地位是一致的。
如果采用更健康的饮食会发生什么?
研究人员还通过分析普遍采用更健康的饮食可能避免的变暖,考虑了饮食行为的变化。
以前的研究发现,与改善健康有关的行动与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关的行动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健康驱动的任务可能比改变饮食行为以应对环境问题更有可能。
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提供的膳食建议侧重于减少肉类摄入量,特别规定要少吃红肉,少吃鱼、家禽和蛋类。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这些饮食变化,到本世纪末,由食物消费引起的变暖可能会减少0.19°C,这与先前的文献一致,强调了饮食建议对环境和健康都有好处的潜力。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因素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欧洲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作物营养公司雅拉国际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益普索。消费者愿意为更环保的产品支付更多的钱,并希望生产商提供更好的与气候相关的标签包装。
上个月是世界豆类日认识到脉冲的电位帮助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更加关注食物来源、更好的营养和地球的健康。
伊丽莎白·格林
联络我们的编辑团队,请电邮至editorial@cnsmedia.com

现在订阅,您的收件箱将直接收到最新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