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度努力应对推迟的暴雨,食品通胀的威胁正在逼近
2022年10月10日——印度收获季前的非季节性暴雨导致水稻、大豆、棉花、豆类和蔬菜等夏播作物减产和恶化,同时也影响了小麦种植。这可能导致食品价格上涨,并对出口施加更多限制。
根据印度气象部门(IMD)的数据,10月份的月降雨量预计为长期平均水平的115%。印度东部和北部主要农业地区的降雨量高于平均水平,可能会加剧现有的粮食短缺,并禁止该国的出口。
据当地消息人士称,由于上周的大范围降雨,旁遮普邦有多达15万棵水稻作物受损。该州农业部门的紧急调查显示,一些地区的农作物已经全部受损。
除了造成作物损失外,西南季风撤退导致的突然降雨激增预计将推迟北方邦和哈里亚纳邦的水稻、bajra和jowar的收获。
印度西北部的雨季通常在9月中旬结束,全国范围内的雨季在10月中旬结束。
据当地消息人士称,由于上周的大范围降雨,旁遮普邦有多达15万棵水稻作物受损。粮食不安全尚未达到峰值?
据路透社报道,印度北部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是该国第二大大米产地,10月份的降雨量比往常多了500%。
印度农民通常在6月至7月季风雨到来时种植夏播作物,从9月中旬开始收割。秋季作物,或“Kharif作物”,通常在10月至11月西南季风季节结束时收获。
“政府和印度央行都面临着降低通胀的压力。农作物产量数据的向下修正意味着更多和更长期的出口限制,”一家全球贸易公司驻孟买的交易商对一家全国性日报表示。
据预测,中央政府可能会对出口征收额外费用,而印度储备银行再次提高利率。
努力压低当地价格
9月初,印度采取了遏制措施出口其破碎品种的大米此外,中国还对其他种类的大米征收了20%的税,导致国内和国际大米供应商的供应失衡。必威彩票平台ty22点tv
这个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也出台了限制措施小麦粉出口压低了当地价格,价格飙升至创纪录的每公吨24,500卢比(307美元),价格上涨了近20%。
5月中旬,由于酷暑影响了农业生产,政府关闭了全麦出口,导致国内价格飙升至历史高点。
除了全球气温上升导致的收成受损外,在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印度向约8亿人发放免费粮食,导致该国作为饥荒缓冲器的大量小麦库存已经吃紧。
气候变化对食品行业的影响正在加剧其他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数字,消费者为食品支付的费用创下了历史新高通货膨胀大多数国家的数字都在下降。成本爆炸2023年可能就要到来了。
作者:Radhika Sikaria
联络我们的编辑团队,请电邮至editorial@cnsmedia.com

现在订阅,您的收件箱将直接收到最新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