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起应对非洲猪瘟传播的全球倡议之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警告说:“没有哪个国家是安全的。
2020年10月27日—为应对非洲猪瘟(ASF)的传播及其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建立了一项全球倡议。随着这种致命的猪疾病在全球蔓延,各国政府、行业和专家正联合起来采取行动,最终希望根除这种疾病,稳定世界各地的猪肉市场。
控制这种致命的猪疾病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疫局)支持的这项新倡议的重点。
加强安全措施
粮农组织强调,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作为在全球控制非洲猪瘟的协调行动的一部分——维持该疾病的传播并努力完全消除该疾病不能仅靠一个部门或一个国家来实现。
非洲猪瘟是当今全世界影响猪的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之一。疫情的爆发往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不仅在养猪业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且在小规模或后院养猪业的国家,都是经济上的毁灭性打击。
点击放大非洲猪瘟是当今全世界影响猪的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之一。尽管采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但非洲猪瘟仍存在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区的野生或家猪中,并导致了全球养猪业前所未有的危机,对猪肉价格造成压力。
目前的情况对动物健康和福利、国家和国际经济、农村发展、社会和政治行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和国际市场构成了全球性风险。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说:“我们的目标是利用最新的科学、最佳做法和国际标准,防止这种疾病的传播,并最终根除这种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疾病将危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总干事Monique Eloit补充说:“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免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世界各地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的国家数量继续增加。这相当于我们这一代最大的动物疾病爆发。”
她强调有必要继续投资于兽医服务,并有效实施国际标准,特别是与生物安全和监测有关的标准,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控制非洲猪瘟。
协调一致的努力对于消灭非洲猪瘟至关重要
通过协调一致的努力,生猪生产链上的所有行为体加入非洲猪瘟全球控制GF-TADs倡议,可帮助保护弱势社区的生计,维护动物健康和福利,并有助于稳定生猪生产部门以及区域和国际贸易中的肉类和饲料价格。
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呼吁所有利益攸关方:
-开展国家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包括应急计划、预防、早期发现、快速反应和补偿政策,以支持行业复苏
-在农民、兽医、屠夫、猎人、投入供应商和其他价值链利益攸关方中保持对降低非洲猪瘟风险的高度认识必威彩票平台ty22点tv
-促进和支持实施良好的生物安全做法,这是防止非洲猪瘟进一步传播的关键。
-加强和保持边境检查,以避免疾病通过非法做法在国家之间传播,例如在旅行和移徙期间走私猪肉、猪肉产品和活体动物。
-完成非洲猪瘟潜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验证以及相关疫苗接种战略。
-支持改进非洲猪瘟的实验室诊断和快速筛查工具。
-制定在野生动物中控制非洲猪瘟的整体方法——考虑到所有类型的猪。
-促进在非洲猪瘟预防和控制方面具有不同经验、资源和能力的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促进公私伙伴关系,投资于非洲猪瘟风险的减轻和管理。
对人类没有威胁,但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这种疾病导致野生和家猪的死亡率高达100%,而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
点击放大中国的疫情导致欧洲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给欧洲猪肉行业带来压力。虽然对人类没有传染性,但生猪生产对许多经济体和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和生计至关重要。这一致命疾病的影响范围继续扩大,在COVID-19的社会经济影响中造成进一步破坏。
这种跨界动物疾病(TAD)可通过活猪或死猪、家养或野生猪以及猪肉产品传播。
此外,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的高抵抗力,也可通过受污染的饲料和污染物(非生命物体),如鞋子、衣服、车辆、刀具、设备进行传播。
全球猪肉流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目前已基本从最初非洲猪瘟爆发的冲击中恢复过来。这场疫情可以追溯到2018年8月,当时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发现了第一例非洲猪瘟,47头猪死亡。
中国养猪场一直在努力重建。
中国的疫情导致欧洲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给欧洲猪肉行业带来压力。
今年9月,中国和其他国家购买猪肉禁止进口德国猪肉在确诊首例病例后。这导致中国猪肉价格上涨。
据德国联邦农业部称,本月早些时候,在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野猪身上又发现了几例非洲猪瘟病例。
这使确诊病例总数达到69例。然而,所有病毒都发生在野生动物身上,没有农场猪受到影响。
上个月,九个国家共同组成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确定的一个“关注地区”,带头开展了一项旨在提高欧洲东南部民众意识的重大运动。
该倡议将这些高风险国家作为目标,因为这些国家靠近发生非洲猪瘟的其他国家。
尽管如此,非洲猪瘟仍然是一种疾病对欧洲肉类加工业的重大威胁美国正在密切关注邻国的事态发展。
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首次在全球舞台上介绍该倡议,作为本周行动呼吁活动的一部分。
盖纳·塞尔比著
如需联系我们的编辑团队,请发电子邮件至editorial@cnsmedia.com

现在订阅,接收最新的新闻直接到您的收件箱。